佛陀說:Health is the greatest gift。
健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禮物。我們要維持我們健康的身體,除了有良好的飲食,當然就是運動了。
很多人常問仁波切,佛法如何帶入生活中。
仁波切表示,佛教想要傳達的東西很多在經典是沒有錯的,但是要如何將這些傳統的理論帶入我們現代的生活呢?
就是無處都要維持修行的心。很多人會把修行跟禪定放在一起。這也是沒有錯的。就像我們常說的大乘中的"六度波羅蜜"。
在大乘來說,"六度波羅蜜"是每一個佛弟子都應該要修持。每一度就是一個階段。在密乘,你會發現自已,無時無刻都在修行六度波羅蜜。
大家應該知道"六度波羅蜜"是哪六度呢?
體行六度波羅蜜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
當你開始運動的時候,很多你的朋友阿、你的家人阿、甚至是路上的行人阿,會因為你的行為而影響了他們,機發他們也想開始重視自己的健康,自已的身體阿,這就算是一種身體力行的布施。
而當你因為運動,你要每天開始不間斷的去運動,這也是一種持戒。
當你在運動的過程中,跑得滿身大汗、肌肉開始痠痛,你還是忍耐著去完成他,也是一種忍辱。
當你每一次運動你就會開始想我要如何可以訓練自己跑得更好,不斷的吸收運動相關的知識,這就是精進。
而當你在跑步的時候,專心關注呼吸可以成為禪修的助緣,尤其在沉重壓力下,呼吸禪修最為有效。在運動的人,能心無雜念、專心一致來從事運動,因此,運動的過程,意念的集中,這又是禪定。
跑步時心定思考,跑步可以禪修,也可以改變人的頭腦,讓人因正向思考而變得快樂。這就會讓你更有智慧。
"EQ"作者丹尼爾.高曼曾經發表一篇文章指出,持續穩定的禪修訓練可以改變人類的腦部活動,讓人產生諸如慈悲、同理心等正向能力,這是認知神經科學家過去無法想像的。
高曼和一群心理學家長期與達賴喇嘛等幾位佛法大師定期跨界對話,希望結合西方現代科學與東方古老佛學,共同開發心智科學,也就是人類的"心"及"心如何運作"等議題,果然有突破性發現。
腦神經科學家加入研究,威斯康辛大學一個認知科學研究團隊,經過長期腦部造影觀察後發現,持續數年穩定而有系統的禪修,確實改變了人類腦部結構,讓人產生正面思考能力。簡單的說,腦部造影發現,一位禪修大師腦中與快樂相關部位的神經活動,比一般人躍升七到八倍,而初學禪師只能提升10%到15%。
在運動時,就可以達成穩定的禪修。
禪修不一定要盤腿打坐,只要挺直脊椎,身體放鬆,或站或走或跑均可。
所謂運動禪,就是安住自心、內審自心的深度思考,將概念性的佛法提升為源自親身體驗的確信。
跑步的持續力有兩個關鍵因素,一是肌耐力、一是呼吸力,呼吸會因跑步速度與道路坡度影響而需要隨時調節,所以跑者非常重視呼吸節奏的控制。長時間關注在呼吸上,確實讓人頭腦異常冷靜,跑步比坐在書桌前更容易深度思考。
對於仁波切來說,做任何事情,都是一種修行。
運動,就專注在這運動,跑就專注在這跑道上。心用在一件事情上,你將可以穩定你的心智,這就是禪修想要達到的境界。
每一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步伐,自己的速度在這運動的跑道上。就如同我們在修習佛法的道途上,在這跑道上有許多跟我們一樣在修持佛法的人,又或者是其他宗教信仰的人,我們依據自己的速度與能力各自在自己的修持中前進著,也許我們都擁有著共同的終點站,在這過程中你不用停下來等誰,你也不用不斷的回頭去張望,因為你知道你與你的上師與你的同修都在同一條道路上。你只需要穩定你的心緒繼續的往前邁開你的步伐,一切就會在正向的道路上開始運作了。
運動後,仁波切說要吃點東西,他好奇的問,為何我們都不吃......
我們說因為我不想白跑。
仁波切笑著說,喔~我跑是因為我想跑步,我吃東西是因為我很enjoy在我的食物。
這句話,其實也是很深的含意,我們常常會在同一件事情上給自己預設許多的目地,因此就創造出許多的困難與為難,那要達到目標也會變得複雜許多。想想一次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,對於我們來說是困難的,是需要練習的。
感謝仁波切,無時無刻不帶著深刻的教導,讓我們無時無刻都可以親近佛法。
留言列表